“三实”作风立身 三十春秋奉献——记山煤国际经坊煤业张卫兵

发布时间:2023-07-14    作者: 浏览次数:

张卫兵:山西省2022年度“新时代最美劳动者”获得者,山煤国际经坊煤业综采二队队长。

“都说煤矿工人粗,张队长却是粗中有细,跟着他干活放心。”“我上班十几年,就很少见张队长请假,年年过年都在井下。”“张队长是个‘老综采’,队员有啥不懂的都问他。”……在山煤国际经坊煤业综采二队会议室里,员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自己眼里的队长张卫兵。

执着、敬业、担当是张卫兵身上的底色,更是亮色。30多年来,他扎根一线、勇挑重担,干在实处、冲在前面,用一言一行唱响了奋斗者之歌。今年5月,张卫兵被评为山西省2022年度“新时代最美劳动者”,成为我省煤炭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一线员工。

忠 实

1987年,17岁的张卫兵怀着满腔热情来到矿上。下井前,师傅就给他打预防针:井下条件不好,不能吃苦啥都干不成。

当时井下还是炮采,采煤需要先放炮。放炮是个技术活,老师傅的熟练操作让张卫兵惊叹。从此,师傅放炮,他就边学边看,炮眼如何布置、角度如何把握。支护工架棚,他也跟着边学边做。别人都觉得井下很苦,他却在艰苦环境中找到了乐趣。

从炮采、普采再到综采,张卫兵亲眼见证了井下采煤工艺的发展变化,机械化采煤让他感受到了生产的安全高效,他更加热爱煤炭行业,持续勤勉工作。从放炮工、采煤机司机到班组长、副队长再到队长,他坚定信念、勇于担当、不断成长。从乐趣到热爱、从值守到坚守,张卫兵常说,下井如同吃饭、睡觉一样,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干一行、爱一行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如今已经50多岁的张卫兵,依然坚守在井下一线。节日期间,队里为了照顾他,给他少排了几次班。张卫兵知道后立马要求重新排班,给自己多加了几个跟班,好让年轻队干回家团聚。张卫兵憨笑着说:“我年轻时对家里照顾不够,老伴现在还经常叨叨。年轻人要努力工作也要顾好家。”这么多年,张卫兵月月出满勤,甚至多出勤,让员工们备受鼓舞。

踏 实

“井下过构造必须操心安全,特别是加强支护挂网的时候,绝对不能图省事……”不跟班下井时,张卫兵也有操不完的心,把各项工作交代得一清二楚,反复强调安全。

抓安全,张卫兵有自己的方法。他深知,带着感情、带着责任抓安全,才能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。队里130多名员工,每个人的性格、爱好、家庭情况,张卫兵都了如指掌。他认为这也是精益安全的一部分。

张卫兵说:“任何事都能商量,影响安全的事没商量。”他跟班下井,任何人都别想投机取巧逃过他的法眼。有一次,支护工小王在端尾进行超前支护,巷道高4米,安全规程要求在高凳上操作必须佩戴安全绳。小王觉得不过几十秒的事,来回脱卸安全绳浪费时间。张卫兵发现后立即制止,给他讲起了曾经的真事:“老郭师傅那次骨折是咋回事?也是像你这样,结果顶板上掉下一个小石头,他第一反应是躲,结果不稳当摔下来把胳膊弄骨折了。”小王听完后很受教育。

每班升井后,张卫兵总结工作,从来只说事情不点人名。会后,他会有意识地留下几个人,有老员工也有新员工,有不按章操作的也有心里藏着事的……张卫兵会单独与他们谈心,帮他们排忧解难。张卫兵说,这是学习杜邦安全理念总结出来的,当众点名批评“三违”人员可能起到警示作用,但对员工心理却会产生消极影响。不让员工带情绪下井是张卫兵的原则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他都要帮员工彻底解决,这样一来,员工跟着他干心里很踏实。

务 实

有一次,工作面回采期间,由于工作面条件复杂,50架支架全部被压死。张卫兵紧盯现场,采用炮掘煤帮的方法把设备抢救了出来。

另一回,井下工作面机头侧遭遇陷落柱,推进困难,张卫兵现场召集队干研讨,制订方案、合理组织,最终顺利通过陷落柱。

……

多年来,无论工作面遇到什么艰难险阻,张卫兵从不缺席,做到了困难面前从不松手、事不干成绝不撒手。技术员武翀说:“别看队长52岁了,无论精力还是思想,我们这25岁的小伙有时候都比不上。”

经坊煤业是个老矿井,井下工作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。为实现精益采煤,该公司优化设计,制订了回采边角煤方案。边角煤所在区域回采条件复杂,中间贯穿着十多条空巷,顶板控制、巷道支护等都是极大考验。这一难啃的硬骨头交到了张卫兵手里。

为确保万无一失,张卫兵提前安排部署、制定措施,做足功课、下足功夫。遇到空巷后,他和大家商量方案,准备物料,现场监督实施。一巷一策、分类实施、现场跟踪、及时调整,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,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过空巷的任务。这期间,张卫兵一次都没有回过家,甚至老伴生病住院,他都是赶去医院交代给孩子们后就返回了井下。

有人说,还清房贷就不下井了,安心过日子;有人说,给孩子攒钱结了婚就不下井了,踏实过日子。在张卫兵看来,30多年过去了,他从没有这样的想法。“我觉得煤矿工人很光荣,只要每天用心干,让员工们都高高兴兴上班、平平安安回家就是好日子。”张卫兵坚定地说。